为贯彻落实学校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,推动体育学科高质量发展,9月2日上午,体育部在418会议室召开新学期科研工作会议。部门领导、各教研室负责人、骨干教师及青年科研团队代表共30余人参会,共同谋划新学期科研工作重点方向与实施路径。
一、总结成果:科研产出量质齐
会议首先回顾了2022-2025年期间科研工作成效。体育部教师团队在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:我部教职工共计发表学术论文25篇,出版著作教材(含参编)2部,专利1项、立项纵向课题14项、结项6项。
二、明确方向:锚定核心科研领域
体育部主任陈鑫林教授在讲话中指出,新学期科研工作要将省级科研项目作为申报工作的重点,提前摸底申报意向,提前组建申报团队,整合研究力量。邀请校内外有经验的专家进行申报辅导和文本打磨,提高申报书质量;重点针对2026年度的项目申报,在本学期完成方向凝练、团队组建和初稿撰写工作。同时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,支持现有团队或培育新的科研小组,聚焦如“数智化技术与体育教学融合”“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理论与干预”“运动技能学习与表现优化”“体育产业与政策”等多个方向开展研究;要求每个团队制定明确的学期研究计划和任务分工,定期汇报进展。支持团队开展合作研究、数据收集、小型调研等活动。
三、强化保障: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为激发科研活力
会议宣布实施多项保障举措:
资源倾斜:学校出台了科研激励制度,支持青年教师开展前瞻性研究;
团队培育:实施“导师制+项目制”青年教师培养计划,遴选学科带头人组建科研攻关小组;
成果转化:与体育科技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加速专利成果产业化;
考核激励:将科研绩效与职称评审、评优评先深度挂钩。
四、展望未来:打造体育科研新高地
会议最后,体育部主任陈鑫林强调:新学期要以“钉钉子精神”推进科研工作。与会教师纷纷表示,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,紧扣国家需求与学科前沿,以创新驱动为核心,持续深化体育科研改革。在研究方向上,既要关注全民健身、竞技体育提升等国家战略需求,也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前沿技术,推动体育科研向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。同时,加强跨学科合作,促进体育学与医学、教育学、信息科学等领域的深度融合,培育新的科研增长点。
(撰写:杜丽 审核:陈鑫林)